細胞實驗是生物醫學研究中的重要工具,而超凈工作臺作為細胞培養的主要操作平臺,其無菌狀態直接關系到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微生物污染不僅可能導致實驗失敗,還可能對研究人員的健康構成威脅。因此,如何盡可能降低超凈工作臺的微生物污染是每位細胞實驗人員必須重視的問題。以下將從多個方面探討降低污染的措施。
一、超凈工作臺的日常維護與清潔
定期清潔:超凈工作臺應至少每周進行一次內部清潔。清潔時,先關閉電源,用75%酒精仔細擦拭工作臺面、側壁、后壁以及通風口等各個部位,去除灰塵和可能殘留的微生物。同時,定期清潔或更換預過濾器,確保其過濾效率。
正確使用紫外燈:在使用超凈工作臺前,應開啟紫外燈照射30分鐘以上進行消毒。照射完畢后,讓風機運行10-15分鐘,以排除臭氧并使工作臺內的空氣達到潔凈狀態。
操作注意事項:在操作過程中,避免頻繁進出超凈工作臺,防止外界未經過濾的空氣進入。盡量減少在工作臺上放置不必要的物品,只擺放即將使用的試劑、耗材和儀器,保持操作臺面的整潔。
二、實驗室的整體環境控制
定期打掃實驗室:實驗室應定期進行全面清掃,包括地面、墻壁、實驗臺和儀器設備等。使用合適的消毒劑對地面和實驗臺進行消毒處理,如用含氯消毒劑擦拭地面,用75%酒精擦拭實驗臺。
清潔通風系統和空調設備:定期清潔通風系統和空調設備,防止灰塵和微生物在室內循環。
控制人員流動和物品進出:限制實驗室的人員進入,只有經過培訓且穿戴好無菌服、口罩和手套的人員才能進入細胞培養區域。對于進入實驗室的物品,如細胞培養試劑、耗材和儀器等,必須經過嚴格的消毒或滅菌處理。
三、實驗器材和試劑的無菌處理
高溫高壓滅菌:對于可以耐受高溫高壓的實驗器材,如玻璃培養瓶、離心管、移液管等,采用高壓蒸汽滅菌法進行滅菌。將器材清洗干凈后,用牛皮紙或專用滅菌包裝材料包裝好,放入高壓滅菌鍋中,在121℃、1.05kg/cm2壓力下滅菌15-20分鐘。
干熱滅菌:一些不能耐受濕熱的器材,如金屬鑷子、剪刀等,可以采用干熱滅菌法。將器材放入干熱滅菌箱中,在160-180℃下滅菌2-4小時。
過濾滅菌:對于一些不能高溫滅菌的試劑,如含有蛋白質或生長因子的培養基、抗生素溶液等,采用0.22μm或0.45μm的濾膜進行過濾滅菌。在過濾過程中,要確保濾膜的完整性和無菌操作。
四、實驗操作的規范性
手部消毒和穿戴無菌裝備:操作人員在進行細胞培養操作前,必須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然后用75%酒精擦拭雙手。同時,要穿戴好無菌的實驗服、口罩、帽子和手套,手套要經常更換,尤其是在接觸不同的試劑或細胞培養容器后。
規范的操作動作:在操作過程中,要保持動作的輕柔和規范。例如,使用移液器吸取液體時,要避免液體濺出;打開培養瓶或培養皿時,要盡量減少開口的大小和時間,防止外界空氣進入;在細胞傳代或接種時,要確保細胞懸液均勻分布,避免細胞聚集或局部濃度過高。
五、細胞培養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檢查試劑狀態:在使用試劑前,要仔細檢查其外觀和狀態,如培養基是否有沉淀或變色、血清是否有絮狀物等。如果發現試劑有異常,應停止使用,重新檢查其質量或更換新的試劑。
避免交叉污染:在使用試劑時,要使用無菌的移液器和槍頭,并且每次使用后要及時更換槍頭,防止試劑之間的交叉污染。
培養箱內的環境控制:培養箱內的風速和風向對保持溫度均勻和避免污染十分重要。適當的風速有助于維持溫度穩定,但風速過大可能導致培養基干裂。同時,保持適宜濕度,有利于微生物生長。
六、驗證與監測
驗證滅菌效果:對于一些關鍵的實驗器材,可以采用生物指示劑(如嗜熱脂肪芽孢桿菌芽孢)來驗證滅菌效果。將生物指示劑與器材一起滅菌后,按照規定的方法進行培養和檢測,如果生物指示劑沒有生長,說明滅菌效果良好。
定期檢測:使用支原體檢測試劑盒等工具定期檢測細胞是否受污染,一旦發現污染,立即丟棄被污染的培養瓶,并清潔培養環境,消毒所有相關設備。